彈簧施壓制動器出現故障時,可根據具體故障現象采取針對性處理措施,常見故障及處理方法如下:
一、制動力不足或失效
- 主彈簧過松
- 現象:制動閘輪無法被有效壓緊,導致制動力不足。
- 處理:調整彈簧張力至合適狀態,或直接更換彈簧。
- 注意:更換彈簧時需選擇與原型號匹配的規格,避免影響制動性能。
- 制動閘輪油污
- 現象:閘輪表面沾染油污,導致摩擦系數降低,制動力下降。
- 處理:用干凈抹布徹底擦拭閘輪,去除油污。若油污來源為潤滑油泄漏,需同步修復泄漏點。
- 閘皮磨損或尺寸不符
- 現象:閘皮磨損過度或尺寸與制動輪不匹配,導致接觸不良。
- 處理:更換符合規格的新閘皮,確保閘皮與制動輪接觸面積不小于60%。
二、制動器無法釋放或釋放緩慢
- 接觸器卡阻
- 現象:接觸器無法及時斷開推動器電源,導致制動器持續施壓。
- 處理:檢查接觸器觸點是否粘連或存在異物,清理觸點表面并涂抹導電膏;若觸點嚴重燒蝕,需更換接觸器。
- 制動閘架連接卡滯
- 現象:閘架連接部分因銹蝕、雜質卡住,導致閘瓦無法正常閉合或釋放。
- 處理:拆解制動器,清理卡滯物,對活動部位加注潤滑脂(如鋰基潤滑脂),確保連接靈活。
- 彈簧疲勞或斷裂
- 現象:彈簧長期使用后疲勞變形,導致預緊力下降或完全失效。
- 處理:檢測彈簧的壓縮長度或壓力,若不符合廠家標準,需更換整套彈簧組件。
三、制動器異常噪聲或振動
- 制動閘輪松動或偏擺
- 現象:閘輪固定螺栓松動,或閘輪熱變形導致端面跳動過大。
- 處理:使用百分表測量閘輪端面跳動量,緊固所有固定螺栓至規定扭矩;若閘輪損傷嚴重,需更換新閘輪。
- 零部件松動
- 現象:制動器安裝螺栓或內部結構件松動,引發振動或異響。
- 處理:檢查并緊固所有螺栓和緊固件,確保無松動現象。
- 共振問題
- 現象:制動器固有頻率與工況振動頻率接近,引發共振。
- 處理:嘗試改變制動壓力曲線(若控制系統支持),避開共振點;或在相關部件上加裝阻尼材料(如橡膠墊),改變振動特性。
四、制動器外殼溫度異常
- 拖滯現象
- 現象:制動器在釋放狀態下仍與制動盤輕微接觸,持續摩擦產生熱量。
- 處理:檢查并排除制動器無法完全釋放的原因(如接觸器卡阻、彈簧失效等),確保釋放間隙符合標準。
- 頻繁或長時間制動
- 現象:制動器使用頻率過高或單次制動時間過長,超出設計熱容量。
- 處理:復核設備工作循環,避免不必要的制動操作;若為調試期間反復動作導致,需縮短單次制動時間。
- 冷卻條件不足
- 現象:制動器周圍通風不良,熱量無法及時散發。
- 處理:清理阻礙散熱的雜物,確保通風口暢通;對于特殊設計的制動器,需檢查強制冷卻通道是否堵塞。
-